新京報訊 (記者張弘)“我們做的大量心理實驗和社會調查證明,西方人的自我觀是獨立型的自我,強調自我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中國人的自我觀是互倚型的自我,強調自我與他人、與社會的互相依賴;中國人更依賴於別人的觀點,英美人依賴自己的觀點。”北京大學心理系前主任朱瀅說。他的研究促進了著名黑格爾研究專家,92歲的哲學家張世英先生的思考,形成了近日由中華書局出版的《覺醒的歷程:中華精神現象學大綱》一書,並回答了“錢學森之問”。
  朱瀅:中國人相互依賴已深入腦海
  朱瀅稱,北大心理系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和大腦的測試發現,文化對大腦的神經功能有調節作用。2013年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三四十歲左右的中國人中的測試表明,當丈夫想自己、想妻子、孩子的時候,都在同一塊地方。當妻子想自己、想丈夫、想孩子的時候,激活的也是同一腦區。由此可見中國人之間的相互依賴,已經深入到腦海裡面去了。在他此前的著作《文化與自我》中,他將美國哲學家Searle作為西方哲學對自我的看法的代表,將張世英作為中國哲學對自我的代表進行了對比和分析。
  張世英稱,自己的主張並不代表中國傳統的自我觀,“我以前說超越自我言之過早,在當前的歷史時期內,我們還是應當在會通中西的大原則和總趨勢下,更多地偏重學習,吸納西方人的獨立型自我。我們不要老是片面地自滿於中華傳統文化優點,而應多一點憂患意識,多想想自己的缺點。”
  張世英說,“錢學森之問”即為什麼中國難於出現傑出人才?“問題的回答很簡單,就因為我們缺乏西方人為學術而學術的自由精神,其深層的思想根源在於,中華傳統思想文化缺乏乃至壓抑自我的主體性和人的自有本質的痼疾。”他表示,《覺醒的歷程:中華精神現象學大綱》想從中華思想文化史上自我顯現的歷程的角度和自己的“人生四境界”論的觀點,描述一下中國人自我實現的歷程。“由於年齡限制,本書只是一個大綱。”
  陳來:張世英是自成體系的哲學家
  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說:“張世英先生以前研究黑格爾和西方哲學,近年來致力於將中西方哲學融會貫通。如果說,以前他是哲學史家,是‘照著說’,那麼這幾年來他就是說自己的話,從‘師古’到‘師心’,屬於‘接著說’,他已經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哲學體系,這在他那一代學者中並不多見。”  (原標題:92歲張世英回答“錢學森之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g22ggsif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