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吳杭民
  消費者若想為已購的問題食品做個“體檢”,會遇到什麼樣情形呢?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展開調查,普研(上海)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北京京檢實力可技術檢測有限公司、深圳華測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支機構等3家明確表示不接受消費者任何形式的個人送檢。譜尼測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也表示,不向消費者維ssd固態硬碟權提供問題食品檢測,建議去找司法鑒定機構。採訪時發現,綠色京誠(北京)理化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農藥殘留檢測分為四大類,每一大項又分為很多小項,“每一大類起步價是500元一項,之後每增加一小項加100元。也就是說,一個大類整個下來要上萬塊錢”。(8月18日《法制日報》)
  要麼是乾脆拒檢,能檢測的,這上萬塊錢的價格,豈是工薪階層能夠承受的!甚至,有的檢快閃記憶碟了卻不提供蓋章檢測報告……真不明白,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食品個人送檢為何如此之難?
  事實上,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問題食品個人送檢“檢測無門”早就是一個大問題。山東青島平度居民李女士因擔心孩子吃了“問題奶粉”,萌生自己送檢SD記憶卡的念頭。李女士去過醫院、質監部門、工商部門,都說檢測不了。最後找到檢驗檢疫局,一聽檢測費用要兩三萬元,她無奈選擇了放棄。
  目前,消費者積极參与到食品安全的共治之中的最大障礙就是檢測。一年前,公安部治安管外接式硬碟理局處長許成磊在第五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講到打擊食品安全犯罪的定罪入刑難與鑒定檢測難時,表示這是兩個突出問題。在執法實踐中,這兩個突出問題一直困擾著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你想啊,連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都會遭遇檢測難,何況普通民眾呢。
  常說“民以食為天”,但近年來接連不斷的食品安全事件,讓民眾對食品安全已經有些“過敏”,如果擔心所買的食品有問題,想自己去送檢,卻不想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這很是令人費解,因為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的規劃是如此“給力”:截至2010年年底,隸屬於農業、商務、衛生、工商、質檢、糧食、食品藥品監管等7個部門、具備食品檢驗能力新竹房屋的檢驗機構達到6300多家,擁有檢驗人員6.4萬名。
  讓人望而卻步的鑒定檢測難,無疑已經成為打擊食品犯罪的羈絆之一。“食以安為先”,當務之急,是要花大力氣解決問題食品個人送檢難的現狀——— 相關檢測機構不能把安全檢測作為創收的手段來運行,動輒幾千上萬的檢測費,簡直是在為問題食品“保駕護航”。這就需要公共財政多向食品鑒定檢測行業傾斜,使鑒定檢測體現更多的公益性,使問題食品送檢的成本大幅降低,使民眾人人都能及時發現、舉報問題食品,大力彌補監管乏力的弊端。
  (原標題:食品個人送檢為何如此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g22ggsif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